科技观察站

广联达数字教育平台:借数字化工具重塑建筑人才培养方式,架构支撑创新教学

广联达数字教育平台的创新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建筑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广联达推出的数字教育平台,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运用BIM技术、云计算及虚拟仿真等数字化工具,对建筑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重新塑造。该平台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建筑教育中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打造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闭环,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众多具备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架构支撑教学创新

该平台采用了微服务架构进行设计,其中集成了BIM建模、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等共计18个专业模块。每个模块都配备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案例库,学员可以随时调用真实的工程项目数据进行模拟练习。系统后台运用AI算法对操作轨迹进行自动分析,并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技能提升建议。

广联达数字教育平台:借数字化工具重塑建筑人才培养方式,架构支撑创新教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的<>虚拟仿真系统可以完全复制施工现场的情景。学员只需戴上VR设备,就能模拟进行基坑支护、模板搭建等高风险作业。系统会实时对错误操作进行纠正。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法,将事故风险降至零,同时却能够实现真实训练的90%教学成效。

校企合作培养实战人才

该平台已与我国127所建筑类院校达成深度合作,携手打造了43套数字化课程体系。合作院校在毕业设计方面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二维图纸全面过渡到了BIM模型交付。学生平均掌握的软件技能数量也从1.2个增加到了4.5个。某职业技术学院表示,采用该平台进行教学后,学生的企业录用率提升了37%。

企业端接入效果同样出色,中建三局等头部企业已将此平台融入员工培训计划中。此举,使得员工培训体系得到了有效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员工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线比武功能上,各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可参与虚拟工程量算竞赛,其排名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这样的设计创新,使得培训的参与度从原先的46%大幅提升至89%。

认证体系构建行业标准

广联达数字教育平台:借数字化工具重塑建筑人才培养方式,架构支撑创新教学

BIM应用师认证,由该平台推出,已渐渐成为衡量行业人才的关键尺度。认证过程涉及理论考核、模型审查以及模拟决策三个环节,且整个流程都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进行证据保全。到了2024年,通过认证的人数已超过八万,而且持有该证书的人员,其平均薪资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百分之二十八。

认证体系特别强调<>跨专业协同能力测试中,比如在涉及机电综合管线的题目里,考生需应对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多个领域的冲突问题。这种设计迫使学习者突破专业界限,形成全局化的思考模式,而这正是智能建造时代最为紧缺的人才素质。

大数据驱动教学优化

该平台已收集了210万小时的学习行为数据,构筑了建筑教育领域的最大数字资料库。研究发现,学员在钢筋节点构造这一知识点上的平均停留时间是其他内容的2.3倍。基于这一发现,研发团队打造了专门的三维分解教学辅助工具。这些数据的反馈使得课程的更新周期从半年缩短至两周。

区域间的数据对比同样能提供不少启示。在混凝土配比这一模块,南方学员的表现尤为出色;然而,在钢结构施工项目上,北方学员的得分却更为突出。基于这样的发现,平台推出了针对不同地域的学习路径推荐,从而使得教学效率提高了40%。这些细致的观察正在对建筑教育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平衡进行着重塑。

生态共建共享行业红利

广联达数字教育平台:借数字化工具重塑建筑人才培养方式,架构支撑创新教学

平台推出API接口,已有67家教育机构加入提供内容服务。一家知名造价软件公司利用此接口,推出了专业插件,让学员能够在平台上直接使用最新的定额库。这种生态化的模式促进了平台的发展,每月平均新增1200课时的学习资源,构建了一个健康循环的内容供应系统。

令人鼓舞的是,农民工群体正逐渐成为新增用户的重要来源。平台通过简化操作界面和提供方言语音指导,已协助3.6万名建筑工人掌握了基本的BIM识图技能。这一普及性的突破使得数字红利得以深入行业各个角落,为产业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石。

在数字化改造各个行业的当下,建筑教育在能力培养方面,您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强化?期待您能发表观点,点赞和讨论,让更多人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