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站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概览:从试点到3.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探索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概览

如同手机支付革新了我们的购物习惯,数字技术正逐步改造着重庆乡村的景象。自2021年开展数字乡村试点项目,重庆已成功打造了50个示范村落,这些村落遍布于38个不同区县。截至目前,到2025年,重庆的数字乡村建设已迈入3.0时代,工作重心已从基础设施的铺设转向了深度融合的应用。本文将带领大家一探究竟,了解在重庆农村正在发生的这场数字化变革

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根基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多变,给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光纤进村、4G入户、5G定点”的逐步推进方法。如今,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光纤接入率已经达到100%,4G网络的覆盖面也超过了98%。以武隆区的仙女山镇为例,那里的村民借助新铺设的光纤网络,第一次享受到了高清视频通话的便捷服务。

为了克服偏远山区信号覆盖的困难,重庆地区推出了“微基站与卫星通信相结合”的混合网络方案。在酉阳县的偏远山区,这些仅手掌大小的微型基站被巧妙地安置在电线杆上,这样做既降低了建设费用,又保证了信号的稳定。这一创新举措已经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选为示范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概览:从试点到3.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探索

智慧农业点燃产业升级引擎

在荣昌区的养猪场,每一头猪都佩戴着智能耳标,它们的体温和活动量等关键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养殖户老张感慨道:“过去我们依赖经验,如今则是依靠数据,母猪的受孕率提升了20%。”这无疑展现了重庆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正在逐步转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潼南区柠檬产业园内,无人机进行园区巡查、智能灌溉系统实施精准供水、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共计18项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据产业园负责人所述,数字化管理手段使得农药使用量降低了30%,优质果品比例上升到了85%,每斤柠檬的价格也上涨了2元。这一实例充分说明,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确实能够有效提升质量和效益。

数字治理提升乡村服务水平

"渝快办"平台已经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庄,78项常用服务都可以通过指尖轻松办理。在綦江区横山镇,65岁的王大爷只用手机就完成了养老金的认证手续:以前他得坐两小时的车去镇上,而现在他只需躺在床上就能完成这一切。这一切的实现,都得益于重庆积极推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下沉行动。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概览:从试点到3.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探索

数字治理在应急管理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开州区设立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对水文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将预警信息直接发送至村民的手机。在去年的夏季,该系统成功发出了三次山洪预警,帮助村民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可见,数字技术正逐渐成为保障乡村安全的新防线。

电商直播打开农产品销路

大家注意,这是我们的巫山脆李,口感甜得仿佛初恋!在90后新农人小陈的直播间,短短2小时就成功售出了3000斤李子。像小陈这样的农村主播,在重庆已经培养出了超过5000名。到了2024年,重庆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实现了200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5%。

拼多多和抖音等平台携手重庆共建了15个产地直播基地。在奉节脐橙的核心产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直播间,并配备了冷链仓储设施,实现了“摘下即发货”的便捷服务。村民老李乐呵呵地说:“果子还在树上,钱就已经到账了。”数字营销方式彻底革新了农产品的流通方式。

数字素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重庆开启了“十万数字新农人”的培训项目,并采用了“线上课程加上田间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江津区,58岁的花椒种植大户老周通过手机掌握了查看土壤湿度信息的方法:"种地一辈子,竟然还得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不过这方法真的很实用。"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概览:从试点到3.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探索

各区县设立了数字乡村服务站点,并配备了专业的辅导人员。在石柱县,每周三举办的“手机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老人们在此学习视频通话、移动支付等实用技能。服务站的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技术并非年轻人的专属,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数字带来的好处。”

展望数字乡村未来图景

至2025年末,重庆计划打造100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据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透露,未来将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度结合。尤其在乡村旅游领域,将推出VR虚拟旅游、智能导览等创新服务。

数字乡村的建设并非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叠加,其目的是为了带来实际的价值。正如一位村干部所言:“我们追求的并非仅仅是表面上的‘高科技’装饰,而是那些真正能够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生活更加便捷的优秀工具。”这恰恰是重庆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时所秉持的核心精神。

您所在乡村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数字技术应用?不妨在评论区讲述您亲身经历的数字乡村故事,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惜点赞和分享!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